关键词:
心肌梗死
医院死亡率
预后
中性粒细胞与白蛋白比值
葡萄糖与淋巴细胞比值
摘要:
目的探讨入院中性粒细胞与白蛋白比值(NAR)和葡萄糖与淋巴细胞比值(GLR)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内死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2657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入院GLR和NAR预测AMI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最佳截断值(6.02和0.25)将患者进行分组,其中768例GLR≥6.02(高GLR组),1889例GLR<6.02(低GLR组);547例NAR≥0.25(高NAR组),2110例NAR<0.25(低NAR组)。记录患者的基线特征和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MI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657例AMI患者院内发生MACE 265例(10.0%),其中死亡50例(1.9%)。高GLR组年龄、Killip≥2级比例、糖尿病比例、心肌梗死史比例、脑梗死史比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比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评分(TIMI评分)、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GRACE评分)、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心肌肌钙蛋白I(cTnI)峰值、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NAR、GLR、中性粒细胞计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高于低GLR组,男性比例、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比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比例、白蛋白、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低GL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高NAR组Killip≥2级比例、STEMI比例、TIMI评分、GRACE评分、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TC、LDL-C、cTnI峰值、hs-CRP、IL-6、NAR、GLR、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单核细胞计数明显高于低NAR组,年龄、心肌梗死史比例、NSTEMI比例、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左心房内径(LAD)和LVEF明显小于低NA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高GLR组院内MACE及死亡、心室颤动或无脉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脏骤停、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低GLR组[15.2%(117/768)比7.8%(148/1889)、4.6%(35/768)比0.8%(15/1889)、5.3%(41/768)比2.9%(54/1889)、6.9%(53/768)比4.0%(75/1889)、4.7%(36/768)比1.4%(26/1889)和2.3%(18/768)比0.7%(13/1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心脏破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NAR组院内MACE及死亡、心室颤动或无脉室性心动过速、心脏骤停、心脏破裂、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低NAR组[16.6%(91/547)比8.2%(174/2110)、5.9%(32/547)比0.9%(18/2110)、8.0%(44/547)比2.4%(51/2110)、5.9%(32/547)比1.4%(30/2110)、1.6%(9/547)比0.4%(9/2110)和2.4%(13/547)比0.9%(18/2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心房颤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illip分级3和4级、高NAR、高GRACE评分、高空腹血糖及低LVEF是影响AMI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3.827、4.660、3.779、1.020、1.095和0.962,95%CI 1.158~12.649、1.184~18.344、1.856~7.649、1.009~1.032、1.027~1.167和0.932~0.993,P<0.05或<0.01)。结论NAR可以独立预测AMI患者院内死亡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