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便秘
中医药
文献检索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摘要:
背景
便秘的确切机制尚未明确,相关研究显示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目前认为其发生主要与结、直肠动力障碍、盆底功能失调、社会心理因素以及胃肠调节肽异常等有关。便秘既会影响患者食欲及肠道营养的吸收,而且还是诱发或加重结肠癌、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节奏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便秘的发生率逐渐上升。据国外资料报道,慢性便秘的发病率,年轻人为3%,中年人为8%,老年人为20%。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慢性便秘的发病率为6.07%。便秘虽为良性疾病,但它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其就诊率逐渐增高。治疗本病的方法很多,西医对本病多采用对症治疗,但治疗效果不理想,不良反应较多且容易产生依赖性,并可能导致肠道神经末梢的损害而加重便秘症状。现代中医药通过了解病因,辨证论治,研究出各种治疗方法及方药,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但缺乏规范性。
目的
为临床中医药治疗便秘用药及方案提供循证学依据,初步得出中医药治疗便秘的推荐用药及治疗方案。
方法
本研究从循证医学的角度,通过规范、严谨、权威的检索策略检索近5年国内外发表的关于便秘中医证治的现代文献,建立权威的便秘中医证治的现代文献数据库,为今后该病的科研与临床研究提供文献依据;通过对近5年的便秘现代文献中便秘的中医症候进行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初步得出便秘的中医症候分布及辨证规律,为该病证候规范化研究及建立证候表征体系提供研究思路,为今后临床中医治疗便秘提供依据;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全面了解其临床科研方法学的应用状况、存在问题,客观评估研究质量的总体水平,科学评价中医药在治疗便秘的临床研究结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寻求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更优方案。
结果
本文对57篇文献中的4245例便秘患者进行信息采集。结果采集得证型17种、症状62个、中药88味,应用主成分分析证实这些症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通过聚类分析划分类群,并结合临床实际归纳描述常见证型的主要症状及中药用药情况。通过本研究,可初步得出以下结论:①便秘患者证型可分为热秘证(实热证)、气虚证、气秘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②主要症状以大便秘结、大便干、大便次数减少、排便时间延长最多见,为主症,总结舌脉象,以舌淡,苔薄白,脉细弱为最多见;通过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合临床将症状归为6个类群,即6个主要证型;③中药的运用以火麻仁、当归、白芍最为多见,同时通过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合临床专业知识判断,及结合频数分析结果可把中药归类为6个主要证型的常用中药。以上结果与目前中医学教材基本相符。
但中医药治便秘文献存在以下不足:①RCT文章不足;②阳性结果过高;③对照组使用的药物类型过多,即非特异性药物作为对照,且治疗的方法也很多种,影响疗效评价;④许多研究仅涉及疗效,而忽略了副作用;⑤大多数着眼于近期疗效,对远期疗效不够重视。
结论
在检索过程中,检索人员应该要有清晰的思路,严谨制定整个检索过程的每个步骤,通过良好的逻辑性紧密连接起来,根据检索情况调整检索策略,提高检全率。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中医治疗便秘的疗效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临床研究的质量较低,得出的结论缺少说服力,不能成为临床上指导治疗的证据,因此尚不能得出中医治疗便秘的治疗标准,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需要我们运用循证医学、临床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的方法进行严格设计、衡量与评价,取得科学的结论,得出中医治疗便秘的治法治则及用药证据,总结出中医治疗便秘的治疗标准和方案,指导临床实践,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