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干眼
睑板腺功能障碍
叩齿
随机对照试验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叩齿对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相关性干眼患者客观指标和主观症状的影响,探讨叩齿治疗MGD相关性干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MGD相关性干眼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简便廉洁的中医外治法。
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纳入51例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眼科门诊诊断为MGD相关性干眼的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叩齿组和对照组,叩齿组26人,对照组25人。对照组予干眼的健康宣传教育,睑板腺按摩1次,玻璃酸钠滴眼液、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点眼,一天3~4次,连续4周。叩齿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叩齿锻炼,早晚各1次,每次4分钟,连续4周。观察治疗前、治疗4周后,受试者的泪河高度、首次非接触式泪膜破裂时间(the first non-invasive tear break up time,fNIBUT)、平均非接触式泪膜破裂时间(the average non-invasive tear break up time,aNIBUT)和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量表评分的变化情况。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评估叩齿对治疗MGD相关性干眼的临床疗效影响。
结果:
本研究纳入51例(92眼),治疗期间15人脱落,其中叩齿组6人,对照组9人。最终完成研究并纳入数据分析36例,叩齿组20例(36眼),对照组16例(28眼)。
结果提示:
(1)对照组和叩齿组在治疗前的受试者年龄、性别、泪河高度、fNIBUT、aNIBUT和OSDI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2)泪河高度:组内比较,两组受试者治疗后泪河高度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叩齿组治疗后泪河高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fNIBUT:组内比较,对照组受试者治疗前后fNIBU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叩齿组治疗后fNIBUT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叩齿组治疗后fNIBUT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aNIBUT:组内比较,两组受试者治疗后aNIBUT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aNIBU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OSDI量表评分:组内比较,两组受试者治疗后OSDI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OSDI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治疗4周后,对照组和叩齿组MGD相关性干眼受试者泪河高度、aNIBUT、OSDI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叩齿组还能提高受试者fNIBUT;叩齿组改善泪河高度、fNIBUT优于对照组;两组在改善aNIBUT、OSDI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
(2)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叩齿干预可以改善MGD相关性干眼患者的泪液分泌量和泪膜稳定性。
(3)叩齿可以缓解MGD相关性干眼患者的症状和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