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干眼
屈光手术
角膜生物力学
影响因素
摘要:
第一部分中原地区近视眼干眼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背景:近视眼是我国最常见的眼病,近年我国近视眼的发病率不断增高,据估计,到2050年,我国近视眼人群将达到47.58亿[1]。对于青年近视眼患者,在屈光度稳定后,可以通过激光或眼内晶状体手术摘除眼镜,恢复良好裸眼视力。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不断普,人类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干眼的发病率也不断增加;对于计划进行屈光手术以矫正视力的患者来说,健康的眼表微环境至关重要,因为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会不可避免的对角膜神经造成损伤,造成眼表环境的改变,引起术后干眼或加重术前存在的干眼[2],对视力和视觉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对屈光手术前患者的干眼发病率进行调查,深入分析引起干眼的相关危险因素,可以使医生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眼部健康状况,制定出合理的且有针对性的术前干预措施,有助于优化患者的眼表环境,确保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目的:对中原地区屈光术前近视眼干眼患病率进行调查,分析造成干眼的相关因素,以对屈光术前干眼患者进行精准治疗,保证手术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方法:对2022-01及2022-08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行屈光手术前检查的近视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屈光术前常规检查,采用国际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进行干眼症状的评估,并采用干眼分析仪行干眼相关检查(包括非侵入式第1次泪膜破裂时间(First non-invasive tear break up time,NIBUT-f)、泪河高度(lower tear meniscus hight,LTMH)、睑板腺红外照相)。参考2020中国干眼专家共识诊断标准[3]:患者主诉有眼部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疲劳感、不适感、眼红、视力波动等主观症状之一,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13分;同时NIBUT<10s可诊断干眼;仅有干眼症状或干眼体征者为潜在干眼患者,无干眼症状和体征者为正常组,对干眼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角膜接触镜佩戴史、睡眠质量差、使用电子产品、接触暖气、户外活动少、长时间近距离平面固视、经常眼部化妆、被动吸烟、空气污染、粉尘、空调、及油烟的环境接触、经常吸烟、经常饮酒、长时间驾驶、纹眼线等生活相关行为因素)进行分析,干眼影响因素中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或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定性数据中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别分析性别、年龄、生活方式及生活环境与干眼相关参数的相关性。
结果:本研究调查屈光术前近视眼患者669人,患者年龄18~48岁,平均24.55±5.77岁,男性332人;女性337人,干眼组:116人,干眼患病率为18%,非干眼组:553人,占82%,其中潜在干眼患者325人,占比49%,包括有干眼症状(OSDI≥13分)而无体征(NIBUT≥10S,且无上皮损伤)占14%(91/669),有干眼体征((NIBUT<10S)而无干眼症状(OSDI<13分)占35%(234/669),正常近视眼患者(无干眼体征和症状者)228人,占34%(228/669);其中性别、年龄、角膜接触镜佩戴史、睡眠质量差、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经常使用暖气、户外活动少、长时间平面固视、经常眼部化妆在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与NIBUT-f成负相关关系(r=-1.48,P<0.001),与上睑板腺丢失面积(r=0.271,P<0.001),OSDI分值成正相关(r=0.119,P=0.119);男女之间干眼患病率(P<0.001)及NIBUT-f(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睡眠质量差与睡眠质量良好的人干眼患病率(P=0.014)、OSDI分值(P=0.0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电子产品使用时间与下睑板腺丢失面积成负相关(r=-0.086,P=0.027)、OSDI成正相关关系(r=0.201,P<0.001);佩戴角膜接触镜与无佩戴史的干眼患病率(P=0.015)、上睑板腺丢失面积(P=0.036)、OSDI分值(P<0.001)、NIBUT-f(P=0.026)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常接触暖气与不经常接触暖气之间的干眼患病率(P<0.001)、上睑板腺丢失面积(P<0.001)、下睑板腺丢失(P=0.016)、OSDI分(P=0.004)、LTMH(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长时间近距离平面固视与无固视患者之间干眼患病率(P<0.001)、OSDI分值(P<0.001)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常化妆与不化妆之间的干眼患病率(P=0.004)、OSDI(P<0.001)及NIBUT-f(P=0.004)差异有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