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放射治疗
睑板腺功能障碍
干眼症
数字化分析
临床诊断
摘要:
研究背景:
鼻咽癌是全球范围内较为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特别是在东南亚地区,其发病率较高。放射治疗因其在鼻咽癌治疗中的确切疗效而成为常规治疗手段。然而,放射治疗疗不仅作用于肿瘤本身,也可能对周围的正常组织及器官造成伤害,导致各种潜在的并发症。在这些潜在的并发症中,眼部的并发症较为值得关注,因为它们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视觉功能和生活质量。具体来说,睑板腺的损伤及干眼症是放射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但目前对其病理变化的认识有限,这限制了有效干预措施的实施。因此,系统地研究放疗对睑板腺的影响及其机制,对于改善鼻咽癌患者的眼部健康和整体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采用数字化分析技术,探讨正常人群与接受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在上、下睑板腺形态上的差异,干眼症状分析以及放疗对睑板腺造成的影响。
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选取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年龄为20~89岁的患者,均取右眼为受检眼。受检者接受检查前均了解检查目的并获得受检者的知情同意。按照年龄分为对照组:20~29岁,30~39,40~49,50~59,60~69,70~79,80~89的就诊者各10例。鼻咽癌组收集我院耳鼻喉科接受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12例,使用OCULUS keratograph眼表综合分析仪并收集了他们的眼表数据及睑板腺影像数据。使用高清摄像技术和数字化图像分析软件,比较不同年龄段正常人睑板腺形态及同年龄段正常人群和鼻咽癌患者的睑板腺形态。使用统计软件SPSS 26.0进行数据分析。分别对正常人组和鼻咽癌放疗组的各项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包括计算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等。然后,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间的数值差异。
研究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鼻咽癌放疗组的NITBUTf(5.10±1.95s)及NITBUTTavg(6.66±2.59s)较正常人NITBUTf(7.42±4.68s)及NITBUT-Tavg(10.04±6.20s)显著降低,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干眼诊断标准,本次研究中观察到75%(8例)的鼻咽癌放疗患者存在DED。在本次研究中鼻咽癌放疗组的OSDI评分(23.83±6.51)较正常人组(16.48±7.89)明显增高,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了鼻咽癌放疗组在DED上的主观感受较正常人要更加明显,鼻咽癌放疗后的病人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出现眼干的感受。右眼下睑板腺缺失率,正常组人的中位数为6.88%,而鼻咽癌放疗组的中位数为22.4%,Mann-Whitney U检验统计量Z值为-2.955,p值<0.05,表明鼻咽癌放疗患者的下睑板腺缺失率统计学上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群。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鼻咽癌放疗患者的上下睑板腺较正常人组均出现了较高频率的“缺如、未至睑缘”等异常睑板腺形态特征,鼻咽癌放疗患者右眼上睑对比于正常人出现了较高频率的“变细、白色节段、交叉”等异常睑板腺形态,在鼻咽癌放疗患者的下睑中我们发现了“缩短、增宽、模糊、异常间隙”等睑板腺形态较正常人组出现频率增高的现象。
结论:
本研究证实了放射治疗对鼻咽癌患者的睑板腺形态有可能造成显著损害,进而影响其功能,导致干眼症状加剧。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对鼻咽癌患者在接受放疗后出现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深入认知,并对其早期诊断与治疗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