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冷圈套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小直径
结直肠息肉
疗效
复发
摘要:
目的:
探讨冷圈套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CS-EMR)治疗小直径结直肠息肉的疗效,分析预后复发预测因素,为临床治疗及息肉复发预防、个体化随访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于医院行CS-EMR治疗的300例小直径结直肠息肉患者临床资料,观察CS-EMR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术后随访2年统计息肉复发情况。通过SPSS 26.0统计学软件应用卡方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既往史、家族史、息肉特征、血脂水平与CS-EMR术后息肉复发的关系,筛选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再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明确CS-EMR术后息肉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回归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独立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对CS-EMR术后息肉复发的预测价值。
结果:
300例小直径结直肠息肉患者1例标本回收失败,4例炎症性肠病,2例家族性息肉病,2例近1周应用抗凝药,9例术后失访,最终纳入研究282例(94.00%)。282例行CS-EMR治疗患者息肉组织学完全切除率95.39%,整块切除率94.68%,息肉标本中含黏膜下层率84.04%,息肉切除时间平均(3.52=1.06)min,回盲部插管率97.16%,3.90%出现术中出血,0.35%出现迟发性出血,未见术中穿孔、迟发性穿孔病例。不同息肉形态患者组织学完全切除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S-EMR术后2年息肉复发53例(18.79%),息肉有无复发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息肉大小、息肉组织病理类型、息肉数量、甘油三酯(TG)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癌症家族史、息肉形态、息肉部位、总胆固醇(TC)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显示,年龄[比值比(OR)=5.189、95%CI=1.468~18.341]、息肉大小(OR=6.119、95%CI=1.723~21.733)、息肉组织病理类型(OR=5.844、95%CI=1.626~21.009)、TG 水平(OR=2.663、95%CI=1.449~4.895)均为 CS-EMR术后息肉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绘制ROC曲线显示,年龄、息肉大小、息肉组织病理类型、TG水平均对CS-EMR术后息肉复发存在一定预测效力,AUC分别为0.613、0.647、0.639、0.675。依据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P=ex/(1+ex),其中P为预测概率,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2.718,x=-5.181+1.647×年龄(≥60岁=2,50~59岁=1,<50 岁=0)+1.811× 息肉大小(直径>8 mm=1,直径 6~8 mm=0)+1.765×息肉组织病理类型(腺瘤性息肉=1,非腺瘤性息肉=0)+0.980× TG水平(mmol/L)。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H-L)检验显示,χ2=5.059,P=0.751,提示模型拟合度良好。ROC曲线显示,构建的回归预测模型预测CS-EMR术后息肉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0.784,95%CI0.719~0.850,P<0.001,预测价值较好。当约登指数取最大值0.504时,回归预测模型预测CS-EMR术后息肉复发的敏感度为84.91%,特异度为 65.50%。
结论:
CS-EMR用于小直径结直肠息肉切除具有较高组织学完全切除率,且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高效的切除技术。但需注意的是其术后仍有一定复发风险,年龄、息肉大小、息肉组织病理类型、TG水平均为息肉复发独立影响因素,且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回归预测模型预测价值良好,应据此加强针对性防范与个体化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