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眼针
人工泪液
肝肾阴虚
干眼症
摘要: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肝肾阴虚型干眼症患者进行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观察眼针疗法与西药治疗对肝肾阴虚型干眼症的临床疗效差距,为深受干眼症困扰的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手段、减轻干眼症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干眼症提供一种新的诊疗思路与方案。
资料与方法:本次课题选取来自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门诊部、眼科门诊部符合中西医临床诊断、纳入标准的干眼症病人6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单纯采取眼针进行治疗,患者一周来诊5次,每次留针20分钟,周末休两天,共治疗2周;对照组30例仅常规西药(0.1%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治疗,每次1滴,每日最多滴眼<5次,周末休两天,共治疗2周。若患者提前痊愈,则余下治疗可停止。以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泪液分泌试验评分(SIT)、泪膜破裂时间评分(BU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FL)来综合判定患者的病情是否有所改善,并建立资料库,利用spss 2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评估并分析。
结果:
1.在治疗前,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泪液分泌试验评分(SIT)、泪膜破裂时间评分(BU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FL)、中医证候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组内比较:将两组治疗前后的泪液分泌试验评分(SIT)、泪膜破裂时间评分(BU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FL)、中医证候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较之前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组间对比:将两组治疗后的SIT、BUT、FL评分以及中医证候评分进行比较,发现两组经过治疗后在眼干涩、异物感、目痛、畏光、视物疲劳、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治疗结束后,患者经过单纯眼针取穴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96.67%,单纯运用人工泪液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3.33%。
结论:
1.眼针疗法对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症有效,且有效率比人工泪液治疗更高。
2.眼针疗法对干眼症患者(肝肾阴虚型)在SIT、BUT、FL评分上改善效果更加突出。
3.眼针疗法对比西药组,在针对干眼症(肝肾阴虚型)的治疗上更具有优势,极大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副作用小、疗效可靠,在未来值得进一步推广,为临床提供更好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