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视神经鞘直径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
Trendelenburg体位
术后谵妄
人工气腹
摘要:
背景与目的: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因术中长时间维持Trendelenburg(TP)体位、较高的气腹压等原因,易造成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增加、神经损害,进而导致患者出现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近年来,视神经鞘直径(optic nerve sheath diameter,ONSD)作为检测ICP变化的一种诊断工具越来越受到关注,术中应用ONSD监测是否能预测POD的发生仍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各时间点的ONSD变化情况及POD的发生情况,探讨ONSD值用于预测POD的可行性。
方法:
选取2023年4月至2023年12月于我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年龄≥65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Ⅰ~Ⅲ级。最终105例符合标准的患者被纳入研究,按照POD的发生情况分为POD组和NPOD组,POD的评估采用意识模糊评估法(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CAM)评分。所有患者均采取相同的麻醉诱导、维持方式,以及术后镇痛方案,术后转入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苏醒。术中外科医生建立人工气腹后,将患者由平卧位转为TP体位,头低倾角为20°,气腹压力维持13 mm Hg,主要手术操作结束后恢复原有体位,使患者保持仰卧位。
记录患者入室后平卧5 min(T0)、麻醉诱导后即刻(T1)、气腹合并TP体位后10 min(T2)、气腹合并TP体位后30 min(T3)、气腹合并TP体位后60 min(T4)及恢复平卧位后10 min(T5)各时间点患者的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trial pressure,MA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nd-tidal CO2partial pressure,PETCO2)以及ONSD值,并记录患者术后24 h内和72 h内POD的发生情况,同时记录患者术后72 h内有无恶心、呕吐、头痛、视野模糊等并发症,以及住院期间出现的其他并发症。
结果:
(1)统计学和术前一般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POD组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均高于NPO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术后并发症的分析结果表明,POD组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发生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不同时间点ONSD值的分析结果表明,POD、NPOD两组内T2~T4各时间点与T0、T1时间点相比,ONSD值显著升高(P<0.05);T5时间点与T4时间点相比,ONSD值显著下降(P<0.05);T2、T3、T4各时间点比较,ONSD值呈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POD组T2~T5各时间点ONSD值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影响POD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分析结果表明,T3时间点的高ONSD值是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发生POD的危险因素(P<0.05)。
(5)ROC曲线的分析结果显示,当T3时间点ONSD截断值为5.24 mm时,预测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发生PO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36(0.626~0.847,P<0.001)。
结论:
(1)气腹联合TP体位后30 min的ONSD值是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发生POD的独立危险因素,当气腹联合TP体位后30 min测量得到的ONSD值≧5.24 mm,应警惕患者出现POD。
(2)超声测量ONSD能较好的预测POD的发生,术中常规监测ONSD有利于识别POD的高危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