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干眼
针刺
中药超声雾化熏眼
肝肾阴虚型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针刺联合中药超声雾化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临床疗效。通过科学统计分析,评估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监测不良反应。期望为干眼治疗提供新思路,促进中医药发展。
方法:
选取2023年03月~2023年12月期间,在内江市中医医院眼科治疗的90例干眼患者,随机分配到三个不同的治疗组中,其中对照组30例(剔除2例),中药雾化组30例(脱落2例),针刺联合组30例(脱落3例)。对照组(C组):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4次/天,每次1滴,共治疗4周;中药雾化组(B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超声雾化熏眼治疗,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4周;针刺联合组(A组)则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加中药超声雾化熏眼加针刺治疗,每周治疗5次,持续4周。设定了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4周后三个关键的时间节点来评估治疗效果,比较三组患者的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眼表疾病指数、临床证候积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1.本研究最终纳入83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对照组28例(56眼),中药雾化组28例(56眼),针刺联合组27例(54眼),治疗前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各项观察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在治疗2周及4周后,针刺联合组、中药雾化组及对照组的患者在泪液分泌量及泪膜破裂时间方面均呈现出不同幅度的改善(P<0.05)。针刺联合组及中药雾化组在泪液分泌量及泪膜破裂时间两项疗效性指标的恢复调节方面,疗效较对照组为优(PA-C<0.05,PB-C<0.05)。且在治疗2周及4周后,针刺联合组的以上两项指标均优于中药雾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A-B<0.05)。
3.角膜荧光染色、眼表疾病指数及临床证候积分的组内疗效比较显示,相较于治疗前,三组患者干眼症状评分均下降(P<0.05)。组间比较:针刺联合组和中药雾化组降幅均大于对照组(PA-C<0.05,PB-C<0.05),且针刺联合组的数据在以上各项评估指标上均表现出更大的改善,优于中药雾化组(PA-B<0.05)。
4.针刺联合组的临床疗效最优,中药雾化组次之,对照组疗效一般,总有效率依次为98.15%、96.43%、85.71%,三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5.三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较低,且呈现出相近的趋势,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玻璃酸钠滴眼液、中药超声雾化熏眼及针刺三种治疗方案,在针对肝肾阴虚型干眼患者的治疗中,均展现出确切的治疗效果。这些治疗方法不仅能够增加泪液分泌、延长泪膜破裂时间,还能够降低角膜荧光染色及眼表疾病指数评分、减少临床证候积分,从而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
2.中药雾化组在增加泪液分泌、延长泪膜破裂时间,降低角膜荧光染色、眼表疾病指数评分以及减少临床证候积分等多个关键指标上,其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然而,针刺联合组在上述各方面的疗效更佳,进一步证实了其独特的治疗优势。
3.针刺联合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严重的药物反应或治疗相关性不良事件。所有记录的不良事件均为轻微且可控,表明针刺联合中药超声雾化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