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肺转移
射频消融
肿瘤直径
生存分析
摘要:
背景与目的:约30%的转移性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会发生肺转移,但仅不足10%符合外科手术指征。射频消融(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作为不可手术患者的替代疗法,其疗效与转移灶直径的关系尚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肿瘤直径对CRC肺转移患者RFA术后生存及局部进展风险的影响,验证3 cm作为疗效分界阈值的临床适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2024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接受RFA治疗的CRC肺转移患者,按病灶最大直径分为≤3 cm组(Small组)和3~5 cm组(Large组)。患者纳入标准:⑴病理学检查证实为CRC来源的肺转移,且仅限于肺转移,或肺外转移病灶已得到根治;⑵病灶最大直径<5 cm;⑶有完整的临床资料;⑷有完整的影像学资料,包括消融术中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图像和术后随访增强CT图像;⑸RFA术后随访时间至少超过6个月;⑹技术性完全消融;⑺肺内转移灶数量少于3个。排除标准:⑴靶病灶既往接受过RFA治疗或放疗等局部治疗;⑵患者无法耐受RFA治疗;⑶患者在RFA术后随访时间小于6个月。3名资深介入治疗科医师在64排螺旋CT扫描仪的引导下,经皮穿刺进行RFA治疗。以RFA术后1个月的胸部增强CT作为基线,之后每3个月扫描1次增强CT,持续1年后,改为每6个月扫描1次增强CT进行随访。本研究已通过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伦理编号:2108241-11)。主要观察指标为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及局部肿瘤进展(local tumor progression,LTP),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评估肿瘤直径的独立预测价值。结果:最终筛选出134例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其中Small组77例,Large组57例。中位随访35个月,≤3 cm组1、3和5年OS率分别为100.0%、95.1%和74.2%,显著优于3~5 cm组(94.7%、36.8%和27.0%,P<0.000 1),1、3和5年PFS率分别为90.9%、34.4%和23.3%,而3~5 cm组仅为13.8%、0.0%和0.0%(P<0.0001)。此外,≤3cm组1、3和5年LTP率(0.0%、19.7%和33.6%)显著低于3~5cm组(46.0%、75.5%和75.5%,P <0.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3cm是影响OS[风险比(hazardratio,HR)=6.49,95%CI:3.18~13.24,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5 ng/mL与OS负相关(HR=1.82,P=0.033)。结论:肿瘤直径为3~5 cm组的CRC肺转移患者RFA术后生存结局显著劣于≤3 cm组,3 cm可作为筛选RFA适应证的关键阈值,联合术前CEA水平可优化患者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