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胃癌
那不勒斯预后评分
预后营养指数
AJCC TNM分期
营养评估
摘要:
背景:胃癌术后预后评估及干预策略构建是临床研究的重点课题,胃癌术后面临总生存期缩短及无复发生存期缩短的风险事件,准确评估这些风险对于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极为关键。现阶段的预后营养指数评分(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控制营养状态评分(Controlling Nutritional Status,CONUT)等传统评估工具,已在临床中得以应用,那不勒斯预后评分(Naples Prognostic Score,NPS)与这些传统评估工具的预测效能差异仍存争议,亟需系统比较以优化胃癌预后分层体系。
目的:系统评价NPS与PNI、CONUT等传统营养评估工具对胃癌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缩短及无复发生存期(Relapse-Free Survival,RFS)缩短这两个风险事件的预测效能差异,为临床提供更准确、全面的预后评估工具,更好地指导胃癌患者的治疗与管理。
方法:研究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某市级公立三甲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297例胃癌术后患者,采集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方式、手术切除范围、术后并发症)、实验室参数(血常规、炎症标志物)及预后评分(Lauren分型、PNI、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CONUT、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TNM分期[AJCC-TNM]、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Prognostic Score,GPS])等多维度数据。统计分析包括:运用描述性分析展示各临床变量在不同NPS营养不良风险分类下的分布情况;借助单因素分析中的卡方检验(针对分类变量)、单因素方差分析(满足正态性的定量变量)及Kruskal-Wallis检验(偏态分布的定量变量),剖析变量与NPS的关联;通过相关性分析探究NPS与CONUT评分、PNI、GPS评分、SII等的相关性;采用基于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的变量关联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及分层分析(按年龄、性别、手术部位、术后并发症有无)研究NPS与总生存期(OS)和无复发生存期(RFS)的关系,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校正混杂因素,确定影响胃癌患者总生存期(OS)和无复发生存期(RFS)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对比评估模型预测准确性。
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p<0.001)、年龄(p=0.021)、体重(p=0.017)的研究对象的营养不良风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白细胞计数(p=0.033)、红细胞计数(p=0.006)、血小板计数(p=0.016)、血红蛋白水平(p=0.034)、C反应蛋白水平(p=0.014)以及中性粒细胞水平(p=0.046)的研究对象,其营养不良风险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性分析(Spearman Correlatio n Analysis)表明,NPS与CONUT评分呈高度正相关(r=0.914,p<0.001),与PNI呈中度负相关(r=-0.657,p<0.001),GPS与SII呈弱正相关(r=0.189,p=0.014)。生存分析中,RCS模型提示NPS与OS风险比(Hazard Ratio,HR)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即NPS与胃癌患者总生存期缩短这一风险事件存在关联(总效应p=0.006,非线性p=0.077)。多因素Cox回归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NPS每升高1单位,OS风险增加25.9%,NPS升高与胃癌患者总生存期缩短这一风险事件的发生可能性增大(HR=1.259,95%CI:1.079–1.472,p=0.004),亚组分析表明该关联在<60岁(H R=1.417)、女性(HR=1.382)、全胃切除(HR=1.351)及无并发症患者(HR=1.303)中更为显著(交互作用p<0.05)。RFS分析中,NPS(HR=1.241,95%CI:1.062–1.451,p=0.007)与NPS营养不良风险分组(高风险组HR=2.15,95%CI:1.32–3.52,p=0.002)均独立提示与无复发生存期缩短这一风险事件相关。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随NPS风险分层递增,OS与RFS显著下降(Log-rank p<0.001)。预测模型比较显示:NPS分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