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三氧化二砷
疗效
不良反应
摘要:
目的:对使用TADA方案(亚砷酸、沙利度胺、地塞米松、维生素C)与其他常规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进行比较,探讨亚砷酸治疗骨髓瘤的疗效,为临床研究和选择治疗方案时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018年间就诊于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0例,根据患者使用的化疗方案分为两组,使用TADA方案化疗组20例,其他常规化疗方案组20例,收集两组患基线资料:性别、年龄、ECOG评分、分期、分型,和初始及化疗3个疗程后的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血β2微球蛋白、血沉、肌酐、血钙、骨髓浆细胞比例,进行分析,统计分析两组MM患者3个周期化疗期间需要输血以及使用抗生素的人数,并将化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资料中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ECOG评分、分型、分期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的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实验室指标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各项实验室指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TADA方案治疗组中治疗后的β2微球蛋白、骨髓浆细胞比例、肌酐、血沉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方案组中β2微球蛋白、骨髓浆细胞比例、肌酐、血沉水平也均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化疗3个疗程期间需要输血次数比较,TADA方案组少于其他化疗方案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ADA组中需要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例数明显少于其他化疗方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行3周期化疗后的疗效比较,其中TADA组患者总缓解率为40%(8例),其他化疗方案组20例患者中总缓解率60%(12例),两组比较P=0.206(>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TADA方案化疗组,达到完全缓解患者(CR)1例(5%),达到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1例(5%),部分缓解患者(PR)6例(30%)。其他方案化疗组完全缓解的患者(CR)2例(10%),达到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1例(5%),部分缓解(PR)9例(4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TADA方案与其他方案化疗组的血液学毒性发生率分别15%和50%,P=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和40%,P=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水肿两组的发生率分别为15%和5%,P=0.5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5%和15%,P=0.151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肝损伤发生率为10%和20%,P=0.6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皮疹发生率为0和20%,P=0.1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方案与其他化疗方案比较总缓解率相当。***方案与其他化疗方案组比较需要输血次数更少,并且需使用抗生素的人数也明显少于其他化疗方案组。***方案化疗的不良反应低于其他化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