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钢架雪车项目
心率变异性
基础心率
生理生化指标
摘要:
研究目的:本研究中选用常用生理生化指标和无创心率变异性指标共同监控钢架雪车运动员在夏训期间的机能状态,分析钢架雪车项目运动员在夏训期间的机能变化特点,总结机能变化规律,并试图寻找两种监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探究心率变异性代替有创指标的可行性,一方面为教练员对训练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当运动员在没有条件进行有创指标监测情况下,能够运用便携无创指标了解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同时填补钢架雪车项目机能监控研究的空白,丰富有关钢架雪车项目机能状态变化理论。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对运动机能变化理论的分析总结,参考其他高水平运动员的机能监控理论研究和实践,以钢架雪车项目6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持续跟踪夏训期间三个阶段的训练,监测并收集运动员的训练冲量、基础心率、心率变异性、血清肌酸激酶、血尿素、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指标,测试结果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首先对收集的数据检验是否符合正态分布;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不同阶段前后指标之间的差异性;运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分析运动员各项指标是否具有差异性;使用Pearson双侧相关性检验HRV指标与训练和生理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1)钢架雪车运动员经过夏训期间三个阶段的训练,训练冲量是递增的,基础心率轻微下降。运动员在三个训练阶段中,CK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在每个阶段的第二周均出现上升,第三周下降或保持不变;在第二阶段的第一周,运动员的CK值激增,Q0与Q1两个周次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第一阶段第一周运动员的BU值下降,第二、三周较为平稳,Z0与Z1呈显著性差异(P<0.05),Z0与Z3呈显著性差异(P<0.05);在第三阶段中,BU值呈递增趋势,G0与G3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准备阶段和强化训练阶段的白细胞计数的值呈波浪式变化,但指标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变化幅度不大;在第三阶段中,G0和G2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训练冲量对比来看,白细胞随着训练冲量的增加而减少。三个阶段训练结束,运动员的血红蛋白浓度升高。(3)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变化特点:SDNN指标在每个阶段的第一周都出现下降趋势,在准备阶段,Z0与Z2之间呈显著性差异(P<0.05)。RMSSD指标在准备阶段的第一周增长较多,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Z0与Z1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SDSD指标Z0与Z1之间同样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PNN50指标在G0与G1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下降明显。心率变异性的频域指标:HF指标在三个阶段中呈不同的变化趋势,在准备阶段中,HF先下降后升高,在强化训练阶段,HF呈递减趋势,在巩固训练阶段,HF呈递增趋势。LF指标在准备阶段的第一周上升较多,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Z0与Z1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4)训练、生理生化指标与心率变异性指标在不同阶段的相关性:在准备阶段,HF、LF/HF与基础心率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254和0.045,SDNN与CK具有相关性(r=-0.623,P<0.01),PNN50与WBC具有相关性(r=0.557,P<0.01);在强化训练阶段,RMSSD、SDSD、HF与训练冲量具有相关性,SDNN、LF/HF与基础心率具有正相关性,RMSSD、SDSD、PNN50与基础心率具有负相关性,SDNN与CK具有负相关性(r=-0.572,P<0.01),LF、VLF与BU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484和0.455;在巩固训练阶段,PNN50、VLF与训练冲量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789和0.585,HF、VLF与基础心率具有相关性,HF与WBC具有相关性(r=0.420,P<0.05),VLF与Hb具有显著性正相关关系(r=0.432,P<0.05)。研究结论:通过为期三个阶段的训练,运动员的生理生化指标及HRV都随训练冲量的变化而表现不同的显著性差异,说明心率变异性具有监控钢架雪车项目训练的意义和可行性;训练过程中CK、Hb变化明显,可作为夏训期间监控运动员机能状态的敏感指标;WBC在夏训结束有所下降,运动员的免疫能力可能有下降。HRV指标与训练冲量、基础心率、CK、BU、WBC之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HRV具有代替生理生化指标监控钢架雪车运动员训练负荷和运动员机能状态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