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贸易便利化
贸易额
二十国集团
灰色关联度分析
主成分分析
摘要:
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全球贸易总额逐年走高,自由贸易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中国也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从重返世贸组织,到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经济的浪潮,2018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与本世纪初相比增长近10倍,与世界的经贸联系也日益密切。然而,在全球贸易规模呈现几何式扩张的同时,国际贸易过程中越来越频繁地产生譬如单边主义盛行、交易成本倍增、通关程序繁琐、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阻碍了全球范围内的商品流通与贸易往来。因此,贸易便利化这一新兴课题开始引发各国际组织和学者的高度关注。二十国集团(G20)作为占全球贸易总额85%以上的经济治理平台,其成员国因为共同的发展诉求而产生合作,形成跨区域的经济合作论坛,其宗旨便在于通过非正式的大国对话,推进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就包括贸易便利化在内的众多经济问题上达成合作共赢。作为削弱全球贸易壁垒、推进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工具,发展贸易便利化是中国与二十国集团其他国家经贸合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中,首先通过对相关领域文献的综合梳理,简要阐述了贸易便利化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基础;其次,选取前人研究较少且研究价值较高的二十国集团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变革的世界政治经济环境,对中国与二十国集团其他成员国的合作基础、贸易便利化发展的现状、现状推进的阻碍进行相应概述和分析;接着,以Wlison(2003)构建的指标体系为基础,适当进行了符合时代背景的创新与延伸,并结合2011-2018年间各大国际组织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全球物流绩效指数报告》等报告,构建出涵盖4项一级指标以及18项二级指标的贸易便利化综合评价体系,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综合测度出二十国集团内各成员国的贸易便利化指数,同时具体结合成员国自身国情和改革措施进行对比分析,探寻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在上述指标体系基础上,本文根据2011-2018年《中国统计年鉴》发布的进出口贸易额数据作为贸易便利化在复杂现实中的量化反映,构建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计算4项贸易便利化影响因素的关联系数及灰色关联度,比较各影响因素对中国与其他成员国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影响程度大小,并结合全球现实背景对结果进行具体分析。实证结果表明,2011-2018年间,4项影响因素中,口岸与基础设施环境对中国与二十国集团其他成员国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关联程度最大,而规制环境最小;海关与边境环境、金融与电子商务环境的关联程度较为接近,分别位列第2和第3;但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环境的演变,该排位可能发生改变,以金融和电子商务环境为代表的非传统贸易因素或将兴起。最后,本文立足于中国视角,从完善以基础设施为先导的口岸环境、创新海关通关协调机制、深化国内规制环境改革、利用互联网构建电子商务信息化体系、依托二十国集团开展国际便利化合作共5项内容出发,对中国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出政策建议,为中国与二十国集团其他成员国更好地进行贸易往来和提高自身对外贸易实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提供一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