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双胎妊娠
自发性早产
经阴道超声
宫颈管长度
宫颈漏斗
摘要:
目的: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成熟、进步及高龄妊娠率的增加,双胎妊娠率逐年增加,国内报道其发生率达3.69%。与单胎妊娠相比,双胎妊娠早产率居高不下,双胎妊娠早产率是单胎妊娠早产率的6倍。研究报道双胎早产发生率高达13%,而早产是影响新生儿生后5年内结局的关键,早产儿出生后入住新生儿科所需的系列严密监护,新生儿早产相关的合并症和并发症如脑室出血、缺血缺氧性脑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症等的治疗与预防给家庭、社会、国家带来重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双胎妊娠早产,尤其自发性早产的早期预警研究刻不容缓,一旦具备识别、预测早产的能力,将极大降低早产率、减少早产儿相关并发症及合并症发生率、减轻家庭、社会与国家经济负担,从而提高人口质量。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双胎妊娠自发性早产的影响因素、预测、预防的求索从未停止。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关注经阴道测量的宫颈管长度与双胎自发性早产的关系,尝试通过宫颈管长度来及早识别双胎妊娠自发性早产的端倪,减少早产的发生。本研究的目的:分析双胎妊娠早产发生率;比较双胎妊娠自发性早产、医源性早产、足月产病例临床资料及自发性早产新生儿围产期结局;探索双胎妊娠孕16-24周宫颈管长度及其他影响因素与自发性早产发生及其早产发生早晚的关系,建立ROC曲线;寻求孕16-24周最佳预测早产的宫颈长度值;探究不同类型宫颈漏斗对妊娠持续时间及自发性早产分娩孕周的影响。
方法:
1.收集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2018年-2020年分娩的双胎妊娠病例2385例,单胎妊娠病例39183,对比分析单、双胎妊娠不同年份早产率差异及不同孕周早产率差异。比较单双胎妊娠孕中期宫颈管长度。
2.收集2018年-2020年分娩的双胎妊娠病例组中在16-24周经阴道测量宫颈管长度的1275例病例临床资料。(1)根据分娩原因分为自发性早产569例,医源性早产274例,足月产432例,比较三组孕妇临床资料;(2)比较自发性早产组中单绒毛膜双胎及双绒毛膜双胎围产期结局;(3)排除医源性早产病例,对1001例孕16-24行经阴道测量宫颈管长度双胎妊娠进行相关分析,其中自发性早产569例、足月产432例,分析比较CL及其他因素对自发性早产的影响。建立宫颈管长度的ROC曲线预测自发性早产(4)选取孕期经阴道超声检查CL诊断为宫颈漏斗形成孕妇31例,分析不同宫颈漏斗与妊娠持续时间的关系及宫颈漏斗形成时宫颈漏斗类型、CL、诊断孕周、宫颈漏斗深度、宽度等与分娩孕周的关系。
结果:
1.2018年至2020年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活产者中双胎妊娠早产率为67.88%,单胎妊娠早产率为8.80%,前者为后者7.71倍,二者之间早产率存在差异(P=0.000)。2018年双胎早产率为单胎早产率的6.96倍(68.93%vs 9.90%,P=0.000)。2019年双胎早产率为单胎的7.90倍(69.13%vs 8.75%,P=0.000)。2020年双胎早产率为单胎的8.13倍(65.64%vs 8.07%,P=0.000)。
2018年至2020年双胎妊娠、单胎妊娠在分娩孕周<28周、28-29+6周、30-31+6周、32-33+6周、34-35+6周、36-36+6周、≥37周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相应结果为:<28周双胎妊娠为单胎的8.10倍(1.62%vs 0.2%);28-29+6周双胎妊娠为单胎的6.04倍(2.84%vs 0.47%);30-31+6周双胎妊娠为单胎的8.07倍(4.44%vs 0.55%);32-33+6周双胎妊娠为单胎的8.73倍(9.43%vs 1.08%);34-35+6周双胎妊娠为单胎的7.62倍(23.31%vs3.06%);36-36+6周双胎妊娠为单胎的6.65倍(22.47%vs 3.38%),37周及以上单胎妊娠为双胎妊娠的2.55倍(91.27%vs 35.77%)。
2.单胎999例孕16-24周宫颈管长度为3.64±0.53cm,双胎妊娠1275例孕16-24周宫颈管长度为3.38±0.89cm,两组16-24周宫颈管长度存在显著差异(P=0.000),孕16-24周单胎妊娠宫颈管长度比双胎妊娠长。
3.自发性早产组、医源性早产组、足月产组孕妇在妊娠方式、绒毛膜性、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膜早破合并症发生率等存在差异(P=0.000)。在自发性早产组中,单绒毛膜性新生儿与双绒毛膜性新生儿结局与患病率基本无差异。
4.孕16-24周宫颈管长度与自发性早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单绒毛膜性双胎的OR=0.161(95%CI:0.074-0.351,P<0.001),宫颈长度OR=0.655(95%CI:0.496-0.864,P=0.003),宫颈长度与早产呈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