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春秋时期
晋
其他政权
互动
霸业
摘要:
春秋时期晋与其他政权互动及霸业研究,旨在剖析晋国在争霸过程中与其他政权发生的互动,展现春秋争霸社会的特征,体现晋争当春秋霸主的雄心,也体现楚、秦、齐等大国的统治决心,以及周王室、鲁、郑、宋等政权的求存意愿。对晋与其他政权互动及霸业研究涉及很多方面,如晋与哪些政权进行何种方式的互动,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互动,这种互动体现什么特征,这种互动对晋霸业、其他政权以及春秋社会产生什么影响。解决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从另一个角度了解春秋争霸社会。本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阐述选题缘由,并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确定本文的写作主旨及框架。第二部分对西周社会状况及晋与其他政权互动、春秋社会形势进行概括性分析。其中,西周时期晋与其他政权互动着重谈西周天子封国建制、晋拱卫王室谋求发展、晋与其他政权互动及这种互动形成的社会背景。而春秋时期晋与其他政权互动的社会形势,则从天子有名无实、诸侯崛起争霸、戎狄南迁融合等三个方面来谈。周天子实力不济导致不能号令诸侯,从而形成的政治真空,戎狄内迁、楚国北上令中原地区诸政权面临严重的外在威胁,再加上经济利益的诱因,这些因素共同促成晋国的崛起,并与其他政权展开形式多样的互动。第三部分主要对晋与其他政权互动的现象进行分类梳理。按互动方式对晋与周王室、齐、鲁、楚、秦、吴、戎狄等政权的互动现象进行考察,将晋与郑、宋、卫等政权的互动内容融入晋与楚、齐的间接互动中。每个内容下,又依据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勾画出晋与其他政权互动的轨迹。第四部分着重探究晋与其他政权互动的原因。即晋为什么要与其他政权互动,其他政权又是基于何种内在需要与晋互动,双方矛盾互动的根源又是什么。本部分共分七节,分别对晋与周王室、齐、鲁、楚、秦、吴及戎狄等政权的互动原因进行探究。从整体上看,晋与每个政权互动的原因,都是从晋的争霸需要、其他政权的附晋需要及双方的利益冲突三方面来考虑的。通过分析晋与其他政权互动的具体原因,进而解释晋与其他政权互动中既合作又对抗的矛盾互动。具体而言,晋与其他政权的互动,首先基于晋的内需,如晋的争霸事业离不开“尊王”的舆论掩护,离不开齐、鲁、吴、戎狄等政权的军事支持。其次,源于其他政权的附晋企图。如周王室、齐、鲁的求存需要,不能没有晋的保驾护航,吴、戎狄的稳定发展,也需与晋和平往来。再次,晋与其他政权的发展壮大中,存在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这种利益矛盾使得双方合作不可能一致对外,不生嫌隙。如晋获霸权利益阻断周天子享受贡赋,晋国称霸必然阻秦东进、阻楚北上等因素。第五部分重点分析晋与周王室、齐、鲁、秦、戎狄等政权互动的特征。第一节从晋助周王室攘外安内又对周王室构成威胁;晋既迫切纳齐、鲁与盟,又抑制齐、鲁的扩张等两个方面论述晋既保护中原政权又防范中原政权势力膨胀。第二节则从晋尊周天子天下共主之权又蔑视周天子;晋固盟齐、莒、杞等政权的同时又不惜牺牲鲁的利益两个方面来谈晋既拉拢中原政权又不惜牺牲中原政权的利益。第三节从晋与秦对抗中又有媾和;晋楚争霸也有弥兵;晋对戎狄“战和”相并;晋与吴时而联合时而对抗等四方面来谈晋与秦、楚、戎狄既对抗又媾和。第四节着重谈晋与其他政权互动中遵礼与违礼的现象并存。第五节是从多种互动方式并用、“和”的互动方式让步于“战”、互动突破夷夏大防等三个方面谈晋与其他政权多种多样的互动方式。第六节从周王室一边拥护晋的霸权统治一边给晋制造危机;齐虽附晋却贰于晋;鲁既积极附晋又贰于齐、楚;郑、宋、陈、许、吴、戎狄等贰于晋楚四个方面来阐述其他政权既依附晋攘夷又贰于晋。第六部分主要阐述了晋与其他政权互动对争霸社会的影响。共分七节,从晋与其他政权互动对晋、其他政权、春秋社会等三方面的影响来阐述。第一节和第二节分别从晋国霸业获益及霸权秩序稳定两个方面详细阐述晋与其他政权互动对晋的影响。第三节侧重谈晋与其他政权互动对其他政权的影响。这里着重论述了周王室余热效应的发挥、其他政权的图存及崛起。第四节至第七节细致的论述了晋与其他政权互动对春秋社会传统制度、文化、经济及民族交融等方面的影响。总之,第六部分按照由此即彼、由浅入深的顺序系统论述晋与其他政权互动对晋、其他政权及春秋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