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BmNPV
ORF60
蛋白质相互作用
VP39
摘要: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是一种杆状且特异性感染家蚕的病原,其基因组为双链环状DNA,序列全长128,413个核苷酸,编码136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s,ORFs)。随着杆状病毒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以及BmNPV研究的深入,众多BmNPV基因的功能逐渐被发现。orf60是BmNPV中的一种晚期基因,大小为807 bp,其表达的ORF60蛋白理论大小约为31.0 kDa。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ORF60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当orf60缺失后,病毒毒力下降且ODV粒子的囊膜发生变化。然而,ORF60的其他信息并不清楚。本课题主要通过构建相关重组病毒对ORF60与其他病毒蛋白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探索ORF60在病毒结构及感染中的作用。主要结果如下:***60的表达与分布(1)利用相关生物在线软件预测ORF60的基本特性,结果显示ORF60主要表现为亲水性,二级结构预测ORF60具有9个α螺旋和10个β折叠。构建ORF60的瞬时表达载体和重组病毒,Western blot结果发现,ORF60蛋白在病毒感染和瞬时表达状态下蛋白谱带存在差异。(2)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和核质分离实验研究其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ORF60在瞬时表达时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病毒感染时分布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且ORF60的四条谱带在核质中的分布不同。2.质谱鉴定与ORF60相结合的蛋白用重组病毒vORF60-eGFP感染BmN细胞,进行免疫共沉淀分析,利用质谱技术对可能与ORF60结合的蛋白进行鉴定,共得到18种病毒蛋白质和139种宿主蛋白质。结合相关文献的发现,在18种病毒蛋白中,有7种属于结构蛋白,参与病毒粒子囊膜或核衣壳的形成;其他11种在病毒基因复制、转录调控、宿主感染等方面发挥作用。139种宿主蛋白可根据功能分成19大类,包括细胞周期调控、各种物质的运输和代谢、翻译及核糖体结构和生物发生、细胞各种膜结构的生物发生、转录、翻译后修饰、信号转导、胞内转运分泌和囊泡运输、防御机制、细胞骨架等。通过质谱鉴定出的病毒蛋白和宿主蛋白有助于了解ORF60的功能,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探索。3.与ORF60相互作用的蛋白的验证根据质谱分析结果,选取肽段数量及覆盖率较高的5种病毒蛋白,即39K、LEF3、LEF6、VP39和ODV-E25,研究这些蛋白与ORF60之间的相互作用。Co-IP后Western blot分析显示LEF3和VP39可与ORF60结合。通过反向Co-IP以及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进一步证明ORF60与VP39相互作用,并且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生在细胞核中。进一步构建ORF60的截短突变体对ORF60与VP39的相互作用区域进行研究,发现相互作用的区域为ORF60的第239-268位氨基酸。目前,对BmNPV ORF60蛋白的研究甚少。本论文对ORF60的表达与分布进行分析,并且通过质谱结合免疫共沉淀、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验证了 ORF60与VP39的相互作用,得出ORF60与VP39的相互作用区域为ORF60的aa 239-268。这些结果为后期对ORF60蛋白的功能及其在感染中的作用研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