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英国汉学
庄延龄
《约翰中国佬及其他人》
中国形象
形象学研究
摘要:
《约翰中国佬及其他人》(John Chinamananda Few Others)是英国汉学家外交官庄延龄晚年所著的一部有关晚清中国社会和中国人形象的回忆录,本论文将着重针对这部作品做个案研究。该书展现了从一个西方汉学家外交官视角所观察到的中国晚清社会的方方面面,蕴含着不少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对研究他者视阈下的晚清社会状况和中国人形象,具有一定学术价值。本论文将从庄延龄的生平经历及其学术成果出发,通过对《约翰中国佬及其他人》所展现出的中国形象进行分析,展示庄延龄笔下晚清中国形象的变化,以及独特之处,凸显作为外交官汉学家的庄延龄在中西方的文化交流和近代中国的社会演进中所起到的作用,意在重新使学术界注意到庄延龄在19世纪英国汉学史中的重要地位。论文拟分为六个部分,首先是绪论,介绍选题缘起与文本的研究价值,分别从庄延龄本人的研究价值及其著作《约翰中国佬及其他人》的研究空白出发;其次梳理国内外对庄延龄的相关研究现状;最后总结近代以来他者视角下的中国形象研究,突显庄延龄对中国形象研究的进步性。第一章是庄延龄的生平简介和学术成就。首先梳理时代背景,还原当时的历史语境,以此研究庄延龄的来华原因和写作《约翰中国佬及其他人》的契机。然后对庄延龄的学术生涯做简要回顾;以及对该书进行版本探索和简要概括。第二章主要从形象学的角度分析庄延龄眼中的国内外中国人形象。首先分析中国百姓形象,其中重点介绍难民形象、女性形象、仆人形象及其他人;接着介绍清末官员士绅形象。国外则聚焦以华人劳工为代表的海外华人形象,并从正面和负面形象的构建与塑造做分析,关注其作品中华人形象的演变。第三章探讨《约翰中国佬及其他人》中的中华文化形象,庄延龄笔下的中国形象也包括中国的家庭生活、礼仪习俗、宗教观念等客观存在的状态,这种状态通过作者的观察和思考,形成了庄延龄对中国形象的整体感受;其中关于中国的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看法,有助于我们从他者视角深入了解清末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本章以庄延龄眼中的中华民俗、宗教形象为主,揭示了他对19世纪末中华文化的理解。第四章总结该书中国形象塑造的成因及其影响,庄延龄写作此书的初衷是希望能让当时的西方对中国人产生一种同情心,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20世纪初西方世界对中国的敌意。这一部分还将揭示此书的启示和影响,其中所包含的人道主义思想、积极的文化相对主义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当时西方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对辛亥革命前的动荡时期晚清社会生态和国家形象的书写和文化内涵进行了描述和建构,为研究这一时期西方的中国形象提供了一个现实而可靠的样本。结语部分主要对论文的主要内容加以概括,分析该书的优、缺点,为其在学术史上确立一个客观的定位。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的汉学家兼外交官,庄延龄对中国民众的同情心,以及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尊重与理解难能可贵,其作品的题材和内容呈现出的特点,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因此应当受到学界更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