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并发症
用药情况
药学服务
血糖控制
摘要:
目的:通过对2020~2021年入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药物使用现状进行分析以及合并其他并发症的用药特点开展初步的调查研究,并依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对降糖治疗药现状与指南推荐比较,探讨构成差异的可能因素,为今后针对性个体化药学干预提供依据。另一方面,笔者通过参与糖尿病的临床药学实践工作,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药学服务,实现个体化针对性指导,并对药学管理服务效果进行评价,为临床治疗以及临床药师药学服务工作的规范化提供参考,以适应新形势下临床药学的发展。方法:(1)从我院HIS系统中抽选出2020年~2021年期间患者入院治疗的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降糖药物使用现状以及合并其他并发症的用药特点开展初步的调查研究,并依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对降糖的常用药物是否与指南建议一致做了总结分析,对不合理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步研究针对性个体化药学干预提供依据。(2)抽选出2021年1月~2021年12月住院部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作为随访对象,所有人员均已按照WHO糖尿病诊断相关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按照1:1原则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医疗服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药学服务。将两组观察指标录入SPSS26.0 for Window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的分析校验,比较两组患者接受不同干预措施后的血糖控制情况、用药偏差、依从性、不良反应、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等。结果:(1)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38例(12.67%)无并发症,并发症最高的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73例,57.67%)、高血压(149例,49.67%)和脑梗塞(129例,43.00%);其次为高脂血症(116例,38.67%)、眼部病变(74例,24.67%)、糖尿病肾病(27例,9.00%)、酮症(6例,2.00%)、冠心病(5例,1.67%)等。并发症患者共262(87.33%)例,合并1~8种并发症,其中合并2~4种并发症患者195例,占比65.00%;经卡方检验,周围神经病变、高血压、脑梗塞、高脂血症、眼部病变、肾病等的发生均与病程相关,病程越久并发症率越高,表现为正性相关;酮症、冠心病发病与病程无明显相关性。(2)我院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分类主要共5类,其中以二甲双胍、格列齐特、格列美脲、阿卡波糖、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为主。胰岛素品种主要为短效、中效以及预混,其余药物未见使用。300例患者中,人均用药种类为1.68种,使用最多的为胰岛素,共232例,占比77.33%;其次为双胍类药物99例,占比33.00%;磺脲类47例,占比15.67%;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40例,占比13.33%;格列奈类40例,占比13.33%。对比研究发现,胰岛素治疗占比最高,经卡方校验,治疗方案与病程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300例患者空腹状态下血糖达标72(24.00%)例、餐后2h状态下血糖达标58(19.33%)例、糖化血红蛋白(Hb Alc)达标38(12.67%)例。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胰岛素的应用、双胍类药物对血糖达标有显著影响;其余指标无影响。同时,联合用药对患者血红蛋白水平达标率有显著影响,其中二联用药达标率最高,三联及以上用药达标率低,经卡方校验,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4)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干预前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在各治疗方案下治疗平均有效率干预后显著提升且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在进行干预前空腹状态下血糖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 Alc)水平平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干预后,观察组空腹状态下血糖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糖蛋白水平平均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平均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6)观察组2型糖尿病生活方式、用药行为、自我监测、不良反应及相关知识认知率分别为93.0%、96.0%、95.0%、9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75.0%、71.0%、68.0%(P<0.05)。观察组的总体用药依从率为96.0%,而对照组为77.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7)观察组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用药偏差率为3.0%,低于对照组的12.0%、15.0%;观察组的总体满意度达97.0%,高于对照组的82.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Hb Alc控制效果欠佳。(2)降糖药物的用药处方存在不合理现象,胰岛素使用率高。(3)临床药师对2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