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佩内洛普·奥宾
囚掳小说
欧洲性
他者
摘要:
佩内洛普·奥宾(Penelope Aubin,1679-1738)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囚掳小说家,其主人公多为女性、男性贵族和牧师,讲述他们遭受迫害和诱惑时如何运用智慧逆转困境,从而脱离被俘困境的故事。国外学界已从宗教观念、道德意识、身份认同和殖民意识等主题对奥宾的囚掳小说进行了研究,而奥宾在我国的研究主要是关于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和性别意识。本文运用“他者”理论,分析其囚掳小说如何利用土耳其他者形象进行欧洲性表征。
“欧洲性”是指“欧洲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文化上的综合特征”,这些特征往往是在特定时期通过与特定的他者相比对显示出来的差异,更准确的说是欧洲“英勇、文明和现代化”的优越性。“他者”是东方主义理论中的核心概念,萨义德认为,“他者”是用来对“自我”进行建构和确定的存在,每一个时代和社会都是通过确立“他者”,实现对自身的建构以及对自身文化的维护与发展。奥宾的囚掳小说通过将土耳其他者化,在对比中将欧洲人表征为具有个人主义、基督教普世主义和英雄主义等所谓欧洲性特质的形象。
本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从个体形象塑造论述奥宾的囚掳小说对欧洲个人主义的表征,主要体现为具有个人主义思想的欧洲俘虏对“落后”的土耳其制度的抵抗,包括他们在土耳其“专制迫害”下对自由的追求、一夫多妻制下对现代爱情的坚持以及对私人财产不受法律保护的谴责。第二章论述对所谓欧洲基督教普世主义的表征。小说中,欧洲俘虏们不惧被俘、海难等危险的存在,坚持到海外传播基督教福音,利用“天意”使被俘的基督徒得到解救,并且使伊斯兰教徒皈依基督教,以此种种将伊斯兰教他者化为“非正统”宗教的形象,达到强化欧洲文化优越性的目的。第三章论述小说如何通过与土耳其人对比,强化欧洲集体英雄主义“特质”的。小说中的欧洲俘虏们,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不仅体现出不畏险境,利用才智和知识驯化“无知”的土耳其人的个人英雄气概,而且即使在困境中也对其他欧洲人提供无私帮助,共同逃离被囚逆境,回到欧洲。
在奥宾的囚掳小说中,作为囚徒的欧洲人总是依靠思想先进、知识广博、行为果敢、信仰坚定的“优势”最终逃出被“落后、野蛮”的土耳其人囚掳的困境。从“他者”视角研究奥宾的囚掳小说,可以看到土耳其帝国“余威”犹在时英国集体的“恐外”心理,同时也可以揭示18世纪英帝国上升时期随之高涨的帝国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