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汇率同步性
DCC-GARCH模型
人民币国际化
摘要: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各国货币名义汇率(以对美元汇率为主)间的联动性总体上不断上升,特别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爆发之后,地缘政治冲突加剧,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全球外汇市场冲击因素更加多样复杂,使得汇率联动性也变得难以预测。在二十大的报告中,我国明确提出要“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促进人民币在更广的区域范围发挥效应,能够为未来深化区域货币合作创造条件,这是我国谨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环节。因此,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下,研究人民币与其他货币汇率同步性及背后驱动因素,对于预测人民币汇率风险和走势,为制定宏观政策,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基于汇率的资产定价理论视角,分析了汇率联动的驱动因素。根据汇率资产定价理论,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同步性取决于两国基本面因素,其中包括经济增速、通胀率、货币政策变化等。但两国基本面因素的相关性又与两国的贸易金融联系和共同外部冲击有关。考虑到人民币和一些经济体货币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因此,汇率制度选择也会影响到人民币与其他货币的汇率同步性。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选取了34个国家的货币兑美元的汇率,采用DCC-GARCH模型计算人民币与这些货币之间的动态相关性,从模型计算得出的结果中发现,人民币与其他国家货币汇率同步性在逐渐增强。在驱动因素方面,探讨了宏观因素对汇率联动性的影响,包括了基本面因素,经济联系和全球共同冲击,基本面因素变化的同步性理论上主要来源于两国的经济联系和受到共同外部冲击。实证结果显示:第一,基本面因素会受到经济联系和全球共同冲击的影响;第二,基本面因素,经济联系和全球共同冲击对于汇率同步性具有显著影响;第三,在进一步分析中,在那些发达国家和与中国政府合作更加紧密的国家中,货币同步性越容易受到宏观因素的影响而增强。基于理论和实证结果,本文给出如下几个政策建议:一是继续完善人民币市场建设;二是要加强金融市场监督,防范其他国家汇率市场外溢的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