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其他感染性腹泻
空间自相关
时空聚集性
SARIMA
DBN
摘要:
目的:据重庆市疾控中心报道,在法定传染病报告中,2007年-2020年重庆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年平均发病率始终位居前三位。重庆市将继续探索其他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时空聚集性特点,进而对重庆市其他感染性腹泻未来的发病情况进行预测,并筛选出最佳预测模型,查明其病因,为重庆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获取病例资料,使用R3.6.3对其他感染性腹泻周发病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并分析,再使用Sa-TScan 9.6、Arc GIS 10.5统计软件探索其时空聚集性,对加工后的数据进行时空统计分析。将移动窗口内外相对危险度的似然比(Log Likelih-ood Ratio,LLR)及其对应的统计学检验显著性p值用作回顾性时空扫描分析;发病数及构成比指标用作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地区的聚集类型由general G统计量度量。利用SARIMA模型与DBN模型分别预测重庆市其他感染性腹泻2021年和2022年的月发病数,以MAE、M-APE指标进行模型对比分析。结果:采用回顾性时空分析,以最大人口风险值为30%,共探测到5类时空聚集区域,分别为:2013-01-01/2020-12-31,聚集地为长寿区(rr=2.82,llr=45042.502657,P<0.001);2012-01-01/2018-12-31,聚集地为武隆区(rr=2.17,llr=2052.102,P<0.001);2008-01-01/2014-12-31,聚集地为酉阳县(rr=2.17,llr=1730.665,P<0.001);2014-01-01/2019-12-31,聚集地为巫山县(rr=1.63,llr=399.797,P<0.001);2017-01-01/2018-12-31,聚集地为江津区,(rr=1.14,llr=73.261,P<0.001)。除2007年(Moran's I=0.131,Z=1.496,P>0.05)不存在自相关,局部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常年处于高高聚集(HH)、高低聚集(HL)的热点区域有沙坪坝区(局部Mora-n's I=2.417,P<0.01)、渝北区(局部Moran’s I=2.431,P<0.01)、北碚区(局部Moran’s I=0.192,P<0.01)、渝中区(局部Moran’s I=0.054,P<0.01)。2007年-2020年重庆市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患者458116例(男性256657例,女性201459例);季节特征明显的OID高发季节为夏季(七至八月)和秋冬季(十一、十二月至次年一月);未满3岁的孩子高发,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沙坪坝区、渝北区、北碚区为发病人数最多的前三个区;SARIMA(2,0,2)×(1,0,1)52模型是预测重庆市其他感染性腹泻月发病数的最优拟合模型,其中RMSE=97.85%,MAE=63.67%,MAPE=11.51%;DBN模型中的RMSE=94.56%,MAE=63.75%,MAPE=11.33%。结论:重庆市OID常年处于高高聚集(HH)、高低聚集(HL)的前三位热点区域有沙坪坝区、渝北区和北碚区。SARIMA(2,0,2)×(1,0,1)52模型对重庆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的预测效果较好,SARIMA模型与DBN两模型的动态预测精准度均高于静态预测的精准度。但结合RMSE和MAPE指标来看,DBN模型较SARIMA模型仍具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