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五运六气
三年化疫
体质禀赋
气象因子
其他感染性腹泻病
摘要:
目的:基于五运六气理论,对广州市地区15年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案例、以及同期18年的气象资料进行发病和分布规律的研究,分析探讨10种不同气象因子的变化效应与流行病发病和分布规律之间的关联性。以研究中医理论的气候-运气理论在传染病防治领域的最新的学术应用方法,尝试对中西医病因学进行理论层次的结合,依靠国家大样本数据对五运六气中“三年化疫”、“算病法”等理论进行论证检验。方法:1.建立癸未(2003)-庚子(2020)年的共18年的气象数据库,包括:极大风速、2分钟平均风速、露点温度、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日降水量(前日20:00-当日19:59时雨量)、水汽压、气压,共10种气象因子的逐年平均值、五运时段平均值、六气时段平均值,进行分类统计和描述性分析。2.根据本研究的筛选标准对原始疾病数据进行剔除,建立符合本课题的疾病资料数据库,丙戌(2006)-庚子(2020)年15年的适用案例共195308例。再对患者出生日期、年龄、性别、发病日期、诊断日期等原始资料进行分类,进行确诊病原体分类统计、一般流行病学特征的描述性分析。3.查阅万年历,根据实际节气所在日期,以每年大寒日作为每年、每个初运、每个初之气的起始日期,每个运气时段起止日依照万年历记录节气所在日而定。4.将患者出生日期、发病日期全部进行干支历法的转化。分别按五运、六气类型进行分类统计。五运分10种(岁运):木太过、木不及、火太过、火不及、土太过、土不及、金太过、金不及、水太过、水不及。六气分6种(司天气):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太阴湿土、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司天。5.采用发病前3年+发病当年(共4年)的气象数据分别与总发病案例(195308例)、四个不同病原体致发病案例(腺病毒14257例、轮状病毒64264例、诺如病毒5037例、沙门氏菌5614例)进行回归建模分析。6.分别以单一五运时段、六气时段的气象数据对应当年逐一时段的发病数据进行进行回归建模分析。7.根据患者出生日期的干、支的运气学属性分型,对逐年的流行病分布规律进行卡方检验。8.根据患者出生日期的干、支逐运气属性分型,进行回归分析建模。结果:1.皮尔森分析所得气象因子与发病的相关性性质为:极大风速、露点温度、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降水量、相对湿度和水汽压这八种气象因子为负相关关系,2分钟平均风速和气压这两种气象因子为正相关关系。2.模型结果显示,前3年+发病当年(4年)的气象累积效应与广州市地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发病的相关系数72.7%,相关性高。极大风速、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这4种气象因子与年发病总数显著相关性(0.0001≤P<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3.模型结果得出,诺如病毒的气象-发病模型相关系数为92%,沙门氏菌的相关系数为97%,提示前3年+发病当年的累积气象变化与此两类病毒致发病有极高相关性。而腺病毒的气象-发病模型相关系数为67%,轮状病毒的相关系数为59%,提示前3年及当年的气象变化与此两者所致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发病相关性不高。4.单独使用每年的五步运时段,或六步气时段气象数据所建的气象-发病的模型,各个模型结果均未达70%,相关系数一般。各个六气时段均有对发病影响显著的气象因素;而各个五运时段中,四运和终运均未见有相关性的气象变量。5.经卡方检验,患者的出生日期的年干、年支属性均与发病分布差异密切相关,分析结果P值<0.001,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根据患者的出生年干(岁运)分型,患者的高发病年份有10年周期节律。根据患者的出生年支(司天气)分型,患者的高发病年份有6年周期节律。6.出生禀赋-气候-发病回归预测模型结果提示:6.1以出生年干(岁运)分型,有五型患者的发病与气象变量的相关系数高于70%,相关性高,分别为:戊火太过99%、己土不及93%、辛水不及90%、丁木不及88%、癸火不及75%。6.2以出生年支(司天气)分型,有两型患者的发病与气象变量的相关系数高于70%,相关性高,分别为:寅申少阳相火司天81%、卯酉阳明燥金司天77%。7.对各模型结果进一步分析比对,发现影响发病的气象类型根据出生干支属性不同也不同:7.1以出生年干分型:与出生年干为戊火太过者的发病显著相关的气象因子有9种(极大风速、2分钟平均风速、露点温度、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日降水量、日平均气压);与出生年为壬木太过者的发病显著相关的气象因子有2种(露点温度、水汽压)。7.2以出生年支分型:与出生年支为寅、申(少阳相火司天)者的发病显著相关的气象因子有9种(2分钟平均风速、极大风速、露点温度、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降水量、水汽压、日平均气压);与出生年支为丑、未(太阴湿土)者的发病显著相关的气象因子有3种(露点温度、气温、相对湿度)。结论:1.三年化疫理论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