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个体特征
住房负担
高学历流动人口
城市居留意愿
摘要: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流动人口数量为3.76亿人,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是我国社会经济运转中的普遍现象,也是社会各界尤其是研究界关注的焦点现象。在我国经济新常态化、人口老龄化加深、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背景下,高学历流动人口成为我国城市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的核心劳动力要素。诚然,高学历流动人口在城市的居留意愿受很多因素影响,但其个体特征是一个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的影响因素,因此,深化高学历流动人口个体特征与其城市居留意愿关系的认识,对城市有效引进高学历人才,形成高端人才的合理空间布局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以往文献的研究发现,虽然对人口流动影响因素的研究较为丰富,但是很少有文献将高学历流动人口作为研究对象;其次,对个体特征影响因素很少有学者进行较为综合的变量选取和变量衡量。推拉理论和成本-收益理论认为,城市存在对高学历流动人口的推力和拉力,不同个体特征决定了高学历人口的流动净收益和效用,最终形成了各类个体特征对高学历流动人口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人力资本理论论述了劳动力会选择迁移以获取更高的人力资本积累。房价波动的核心-边缘模型论述了住房负担影响的多面性。相关数据揭示了高学历流动人口不同个体特征状况与其城市居留意愿状况,为证实不同个体特征对高学历流动人口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提供了现实条件。本文采用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检测调查数据,使用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高学历流动人口个人基本特征、流动特征、就业特征和住房负担四类个体特征对其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住房负担影响的特点。通过变化模型分析以及剔除样本分析,证实了分析结果的稳健性。最后基于户籍性质和城市规模将样本进行划分,进一步分析个体特征对不同样本影响的异质性。通过以上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得出了以下研究结论:第一,高学历流动人口本身不同的个体特征对其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差异明显。具有已婚、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有医疗保障特征的高学历流动人口的城市居留意愿更强;年龄的影响为“倒U型”;流动时长越长,流动范围越小,流动原因为家属随迁的高学历流动人口城市居留意愿更强;收入等级、就业身份、就业单位性质等都会对其城市居留意愿产生显著影响,且显示了基于不同户籍性质与城市规模的异质性。第二,住房负担的影响具有多面性与具体性。多面性体现在:住房支付能力对高学历流动人口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显著为正,房价对高学历流动人口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为“倒U型”,且能提升住房支付能力对高学历流动人口城市居留意愿的正向影响。具体性体现在:93.9%的高学历流动人口所在城市房价均在房价“倒U型”影响拐点的左侧,房价给大多数高学历流动人口形成了负面影响。住房负担的影响也体现了基于不同户籍性质与城市规模的异质性。结合以上结论及我国各城市人才引进现状,本文提出控房价和提高住房支付能力并行以提升住房政策对高学历人才的吸引力、改善城市就业状况和引入创业人才、各城市因城施政和因人施策、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和覆盖度等政策建议。本文的新意主要是:第一,以高学历流动人口为研究对象,紧密结合了城市人才政策和城市发展的现实要求;第二,在研究各类个体特征因素对高学历流动人口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基础上,着重讨论了住房负担影响不同于其他个体特征的特点,提升城市在“抢人大战”政策制定的全面性和综合性;第三,在住房负担的衡量上较为全面,考虑住房成本负担和住房支付负担,同时用剩余收入法衡量住房支付能力,与现实情况更为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