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贸易便利化
RCEP
制造业出口
贸易引力模型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各个区域经济组织的不断发展,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大多数国家都能在全球化中获得好处,但仍有些国家出于保护本国市场、支持国内幼稚工业发展等因素的考虑,设置了除关税以外的其他贸易壁垒。这类贸易壁垒通常较为隐形,并且严重阻碍着各国商品的正常流通。RCEP签署后,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壁垒会逐渐降低,通过降低关税来促进成员国之间贸易的作用会越来越小,因此交通基础设施、海关程序等贸易便利化问题就会成为影响我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贸易的关键因素。另外,在我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的贸易中,制造业产品所占比重较大,所以RCEP其他成员国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必然会对我国制造业产品的出口产生影响。因此,测算RCEP其他成员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并研究其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选取RCEP成员国为研究对象,研究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首先通过对相关理论的介绍了解贸易便利化如何影响制造业的出口;其次从出口规模和出口结构两个角度梳理中国制造业对RCEP其他成员国的出口现状;接着,结合本文研究目标及其内容,构建出涵盖5项一级指标及18项二级指标的贸易便利化综合评价体系,同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出RCEP其他成员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并从时间、国别等维度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本文运用拓展的引力模型探究RCEP其他成员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并根据实证结果给出相关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RCEP其他成员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总体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各个成员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新加坡、新西兰和日本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处于非常便利等级,而老挝、菲律宾、柬埔寨和越南都属于非常不便利水平,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实证可知,RCEP其他成员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中国制造业出口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贸易便利化水平每提升1%,中国制造业对其出口额就会增加3.874%。五个一级指标对制造业出口的影响程度也不同,海关与边境管理的促进作用是最显著的,其次是信息技术、交通运输设施、金融环境,规制环境的影响程度和显著性都弱于其他四个一级指标。此外,通过对各类制造业进行回归可以发现,贸易便利化对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影响要大于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影响,这表明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也有助于出口结构的改善。因此,中国应加强与RCEP其他成员国的合作,通过加快交通运输设施建设、优化规制环境、完善区域海关管理、推进金融服务发展、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各方面来提升区域内的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