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回顾性分析
脑梗死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
Meta分析
针灸疗法
摘要:
目的:
通过对脑梗死(infarction)合并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病历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索脑梗死合并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疾病其他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并观察糖化血红蛋白及其相关指标与NIHSS量表的相关性;同时运用Meta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客观的评价针灸疗法对糖化血红蛋白及其相关指标的干预效果。
方法:
选择2012年7月31日至2022年7月31日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针灸科首发脑梗死合并DM的患者,筛选出数据资料完整的首发脑梗死合并DM患者904例。收集以下数据: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冠心病史、NIHSS评分;实验室检查:糖化血红蛋白(HbA1c)、D-二聚体(D-D)、血糖(Glu)、总胆固醇(TC)、凝血酶时间(TT)、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小板(PL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同型半胱氨酸(HCY)。根据首次测量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糖化血红蛋白正常组:(HbA1c<6.5%,正常组)207例,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组:(HbA1c≥6.5%,升高组)697例。比较正常组和升高组各项数据参数的变化特点。以组间比较有差异的指标为自变量,HbA1c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逐步进入法),以筛选出脑梗死合并DM患者HbA1c水平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而以HbA1c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自变量,以是否合并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为因变量实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进一步探索脑梗死合并DM患者HbA1c及其影响因素与病情轻重程度的相关性。统计处理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Pubmed、Embase、中文知网(CNKI)、万方(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维普数据库(VIP)中,检索收集2000年1月到2023年1月期间发表的针灸干预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RCT)研究,根据纳排标准筛选文献,提取并分析处理数据。运用Rev Man5.4.1软件对最终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以对比针灸疗法对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其相关指标的干预效应。
结果:
1.正常组与升高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正常组与升高组相比较,患者的高血压史(P=0.046)、冠心病史(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P=0.193)、年龄(P=0.628)、吸烟史(P=0.807)、饮酒史(P=0.680)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正常组与升高组实验室检查及评分比较
正常组与升高组相比较,HbA1c(P=0.000)、Glu(P=0.000)、PLT(P=0.006)、HDLC(P=0.05)、Fb(P=0.001)、HCY(P=0.000)、及TG(P=0.001)的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P=0.652)、PT(P=0.274)、TC(P=0.864)、TT(P=0.499)、LDLC(P=0.185)、D-D(P=0.066)、NIHSS(P=0.218)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因素
结合以上结果,共得出8个指标的变化可能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变化有关:高血压史、冠心病史、Glu、PLT、Fb、HCY、HDL-C和TG。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逐步进入法)结果显示Glu(β值为0.568)、HCY(β值为-0.104)、Fb(β值为0.068)、PLT(β值为0.057)、高血压史(β值为0.054)均为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因素。其中以Glu的β值最大。
4.合并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因素
二分类项Log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A1c(OR=1.167)、Glu(OR=0.939)、Fb(OR=1.421)和高血压史(OR=0.618)均是合并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因素,以Fb的OR值最大。
***分析结果
经严格筛选后共纳入22篇文章,研究对象总计2019位。通过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后,纳入的大部分文献质量不高。Meta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有针灸干预)患者的餐后2h血糖、显效率、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的改善情况都优于对照组(无针灸干预)(P<0.05)。详细情况为:
(1)显效率:[RR=1.26;95%CI(1.17,1.35);Z=6.31,P<0.00001];
(2)空腹血糖:[MD=-1.22;95%CI(-1.69,-0.75);Z=5.13,P<0.00001];
(3)餐后2h血糖:[MD=-1.81;95%CI(-2.75,-0.87);Z=3.78,P=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