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印象派
工艺美术
大漆
陶瓷
透光材料
摘要:
印象派诞生于时代变迁的特殊时期,自19世纪在法国出现的《日出印象》这一副作品开始,就引起艺术家、理论家等各界人士广泛关注,该艺术流派引导古典艺术转向现代艺术领域,开启了现代艺术探索方向,在西方艺术史上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在美术史上百年来关注不减的议题,促使了西方现代美学发展。伴随着时代发展,现代艺术更具多样性、包容性,印象派风格的创作逻辑给现代艺术带来启发,在实践中遵循它的创作核心摒弃传统油画颜料,转化到工艺美术媒材及现代新材料中,用工艺美术的艺术语言进行表达,将理论、工艺与材料相结合,这种结合可以促进两种艺术共同创新发展。我国传统手工艺美术为印象派风格带来东方文化内涵,现代新材料也可以将印象派美术创作逻辑进行传承发展,发扬印象派风格美术的现代化表达。印象派风格也为工艺美术增添艺术性,丰富艺术创作的理论表达以及艺术内涵,促进工艺美术融入现代艺术发展,顺应现代艺术多元发展。针对印象派相关作品进行浏览、临摹,分析,体会印象派作品绘画手法、探究作品视觉呈现,搜集、整理印象派作品现代创作、其他材料创作以及再创作案例,以及工艺美术作品分析,转化为作者创作手法的灵感来源,查阅印象派以及工艺美术相关理论、文献资料,整理归纳印象派创作核心为实践探究提供理论支撑、掌握材料特性、工艺技法确保实践顺利开展,将印象派艺术与工艺美术及新材料相结合,表现不同艺术语言,呈现丰富视觉反映,探索材料特性、工艺技法与艺术风格理论相结合的更多创作空间,为现代艺术创新实践延伸新方向,促进共同发展。实践探究中遵循印象派创作核心(即视觉革命的三个维度:平面化转变、光与色转变、笔触转变),将理论、材料、技法相结合,试验作品显示这种创作方法是可行的,多种领域、多种材料相结合的美术作品呈现更加丰富视觉效果,相互结合共同发展的创作手段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实践探究中现代艺术领域新材料层出不穷,工艺美术领域技法工艺精湛,所以在实践探究中需要重视工艺性与艺术性的平衡,不能一味表现技法的叠加。本次探究实践只能代表印象派风格理论与一部分材料、技法的效果表现,还有各种理论、材料、技法有待探索,并且时间、手艺有所限制,材料特性也有更大探索空间。总体来看,挖掘材料特性、结合工艺技法表现艺术内涵这种创作手法值得实践创作,未来有机会可以开展更多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