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膀胱癌
肌层浸润
输尿管口
膀胱影像数据和报告系统
核磁共振成像
肿瘤部位
摘要:
研究背景及目的
基于多参数MRI扫描的膀胱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VI-RADS)使膀胱癌术前分期标准化。根据膀胱癌是否侵犯膀胱壁肌层,将其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然而,VI-RADS并没有考虑肿瘤部位的差异,尤其是输尿管口肿瘤。本研究目的是探讨VI-RADS在评估位于输尿管口及其他部位膀胱肿瘤的肌层侵袭性方面的诊断性能和观察者间的一致性,并探究输尿管扩张与否对VI-RADS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3年5月三个医疗中心中接受多参数MRI检查的370例膀胱癌患者。由一名泌尿放射科医生根据病理结果对责任病变进行选择和标记。选择体积最大或分期最高的肿瘤作为目标病变。由另外两名泌尿放射科医生采用双盲方法分别对多参数MRI扫描图像进行VI-RADS评分。利用加权Kappa检验评估阅读者之间的一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的曲线下面积及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等,评价VI-RADS评分在输尿管口及其他部位预测膀胱癌肌层侵袭方面的诊断性能。
结果
共纳入370例膀胱癌患者,平均年龄67岁(24.0-96.0岁),其中男性325名(87.8%),女性45名(12.2%),116例(31.4%)患有MIBC,有254例(68.6%)患有NMIBC。位于输尿管口膀胱肿瘤患者116例,输尿管扩张组70例(NMIBC:MIBC为25:45),不扩张组46例(NMIBC:MIBC为39:7)。评分为VI-RADS1的病例中有0%存在MIBC,评分为VI-RADS 2的病例中MIBC占11.5%-13.5%,评分为VI-RADS 3的病例中MIBC有5.8%-11.5%,评分为VI-RADS 4的病例中MIBC占比达13.5%-19.2%,评分为VI-RADS 5的病例中有55.8%-69.2%存在MIBC。
整体VI-RADS评分AUC值R1为0.930(95%可信区间:0.898,0.953),R2为0.932(95%可信区间:0.901,0.955)。输尿管口膀胱肿瘤的VI-RADS评分AUC值略低于整体,R1为0.918(95%可信区间:0.847,0.957),R2为0.923(95%可信区间:0.857,0.963)。输尿管扩张组的表现相对较好,R1、R2的AUC值均为0.938(95%可信区间:0.860,0.984)。输尿管不扩张组诊断性能明显下降,AUC值为0.667(95%可信区间:0.519,0.804),灵敏度为28.6%,准确性为80.4%。对于发生在输尿管口以外的膀胱肿瘤,VI-RADS评分用于检测逼尿肌侵犯的表现优于输尿管口肿瘤,R1的AUC为0.934(95%可信区间:0.895,0.960),R2为0.935(95%可信区间:0.895,0.960)。
其他部分的膀胱肿瘤比例依次递减:侧壁91例(24.6%);前壁39例(10.5%);颈部37例(10.0%);后壁32例(8.6%);顶壁31例(8.4%);三角区24例(6.5%)。VI-RADS在这些部位的膀胱癌均表现出不错的诊断性能,AUC值均达到0.90以上,尤其是对于后壁肿瘤,准确度达到100%。
结论
无论是对输尿管口还是其他部位的膀胱癌,VI-RADS评分在膀胱癌肌层浸润的预测中有着重要意义,对于膀胱癌的术前分期具有显著帮助。位于输尿管口的膀胱癌更容易侵犯肌层。不伴随输尿管扩张的输尿管口膀胱癌容易漏诊MIBC。因此,有必要对VI-RADS评分系统进行进一步的评估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