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多原发癌
肺癌
临床特点
济宁地区
摘要:
研究背景:
多原发的恶性肿瘤(cancer of multiple primaries,CMP)指的是在同一个体的组织或器官中,同时发生或者先后出现的互不相关的独立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因为对CMP的定义及随访时间长短和数据获取的方法不同,文献报道CMP的发生率差异较大,国外在1%~7%之间,我国目前仅有多项以医院为基础的单中心数据,报道总体发生率0.4%~2.0%,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CMP的发生有逐渐增多的趋势。目前我国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第一位。随着螺旋CT的普及,更多的肺癌患者得到了早期诊断和治疗,肺癌患者的生存周期也显著延长。在临床工作中很多肺癌患者术后随访中发现第二原发肿瘤,也有很多肺癌是在诊断其他疾病时被发现。经查阅文献,现有临床研究中对肺内多原发肺癌MPLC(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已经有了相关报道,也发布了专家共识。但对于其他器官恶性肿瘤患者再次原发肺癌的这部分病例报道并不多,此部分肿瘤因发病于不同组织或脏器,其病理性质可能完全不同,选择不同的治疗手段可能得到不同的临床预后。为此我们对85例其他器官恶性肿瘤再次原发肺癌病例和85例单纯肺原发癌病例进行对比分析,从多个角度分析该部分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情况。
研究目的:
为研究肺癌作为新原发肿瘤的多器官原发癌患者的发病特点,主要分析性别、年龄、个人史、家族史、首发癌器官分布、新原发肺癌首发症状、病灶的大小、好发的肺叶、病理、临床分期、驱动基因、治疗方式以及预后情况,以提高对相关其他器官恶性肿瘤患者再次原发肺癌的认识,对该部分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持。
研究方法:
此次研究是釆用回顾性研究,收集了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胸外科收治的患者中,经病理确诊为肺癌且其在入院时已经有恶性肿瘤病史的病例。按照诊断标准从中筛选出其他器官恶性肿瘤患者再次原发肺癌的病例,与随机抽取相应数量的单纯肺原发癌的患者病例进行对比研究。我们详细采集录入这部分患者的相关信息和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病变部位、病理特点、驱动基因特点、个人史、家族史、治疗方式、预后以及首发癌和新原发肺癌的信息。统计分析经SPSS 26.0软件完成。对计量资料先采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进行正态性检验,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使用均数士标准差((?)±s)表示,对于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M(P25-P75)表示,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连续校正的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组间差异。
研究结果:
1)发病率:胸外科2018年至2022共收治肺癌病人6699例,发现其他器官恶性肿瘤患者再次原发肺癌患者共计85例,其发生率约为1.27%。
2)发病特点:两组患者性别比例有明显差异,多器官原发组中男女性患者的比例为1:1.7,女性多于男性。单纯肺原发癌组中,男女性别比是1.36:1,男性多于女性。两组患者发病年龄上也有明显差异,多器官原发组患者高发年龄段在50-59岁。而单纯肺原发组其高发年龄在60-69岁。
3)首发癌和新发肺癌的诊断间隔时间,诊断首发癌和新发肺癌的间隔时间高峰在6个月内和5年后,说明肿瘤同期发生的几率性较大,随着首发肿瘤时间的延长再次原发肿瘤的几率在5年后明显增加。
4)首发癌发病特点:85例患者在确诊新原发肺癌前,共计确诊其他器官恶性肿瘤88处,由多到少依次是:甲状腺癌40例,乳腺癌16例,食管癌14例,宫颈癌5例,结肠癌3例,直肠癌3例,肾癌2例,喉癌2例,胃癌1例,肝癌1例,膀胱癌1例。汇总系统分类:甲状腺癌40例,乳腺癌16例,消化系统22例,女性生殖系统5例,泌尿系统3例,呼吸系统2例。
5)治疗和预后: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方式没有显著差异,多数接受了手术治疗,在生存情况方面,对本研究中85例其他器官恶性肿瘤再次原发肺癌患者进行了随访,末次随访时间2024年3月。失访2例,随访成功83例,死亡11例,死亡患者中位生存期14个月,平均生存期15.7个月。85例单纯肺原发癌患者失访3例,随访成功82例,死亡17例,死亡患者中位生存期19个月,平均生存期21.9个月。
研究结论:
1)其他器官恶性肿瘤患者再次原发肺癌的女性患者比例更高、发病年龄更早,多在中年发病。男性比例低且多发病于老年阶段。
2)多器官原发癌组中先发癌发生率前三位依次是甲状腺癌、乳腺癌、食管癌。女性患者发生率前三位分别是甲状腺癌、乳腺癌、宫颈癌。男性患者最多合并的为消化系统、甲状腺和泌尿系统肿瘤,且和吸烟史及酗酒史相关。
3)其他器官恶性肿瘤患者再次原发肺癌组生存情况同单纯肺原发组没有统计学差异,但多器官原发组因为肿瘤发现更早,在生存上略长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