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長沙走馬樓吴簡
異體字
構件
類型
特點
摘要:
本文以《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竹簡》中所用的文字爲研究材料,對其中的異體字進行全面系統的整理、分析和研究。通過對材料中的每一個字形進行整理和統計,明確異體字的定義,對所見異體字進行全面搜集和整理,編訂《〈長沙走馬樓吴簡·竹簡〉異體字編》,在此基礎之上對《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竹簡》中的異體字進行窮盡性的考察與研究。全文共分五大部分。
緒論交代選題依據和研究對象、研究材料以及研究現狀、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考察出土文獻中的異體字研究現狀和吴簡的文字學、詞彙學、書法藝術和歷史學四個方面的研究現狀,明確異體字的定義,區别異體字與其他相似或相關的用字現象。
第一章《走馬樓三國吴簡·竹簡》異體字類析(上)共整理出吴簡異體字655組,722個子類,可以分爲構件位置變化、簡省、增繁、書寫變異、改换構件、上溯至古文字異體字六大類,本章對前三類異體字進行詳細的分析和研究。構件位置變化類異體字共有48子類,佔異體字的6.6%,可以分爲構件位移整字的結構未變和構件位移整字的結構改變2種類型,兩種類型分别佔構件位置變化類異體字的6.25%和93.75%,構件位置變化類異體字以整字結構變化爲主;簡省類異體字共有184個子類,佔異體字比重的25.6%,可以分爲簡省筆畫、簡省構件、簡筆代替繁筆和據草書楷化4種類型,分别佔簡省類異體字的64.67%、10.87%、21.74%和2.72%,以簡省筆畫類異體字爲主;增繁類異體字共有91個子類,佔異體字的12.6%,包括增加筆畫和增加構件2種類型,分别佔增繁類異體字的89%和11%,以增加筆畫爲主。
第二章《走馬樓三國吴簡·竹簡》異體字類析(下)對書寫變異、改换構件和上溯至古文字三大類異體字進行描寫和分析。書寫變異類異體字共有273個子類,佔異體字的比例爲37.8%,可分爲筆勢變異、筆畫連接組合方式改變、筆畫的斷連不同和部件的方向改變四種類型,分别佔書寫變異類異體字的72.5%、22.3%、4.4%和0.8%,可見書寫變異以筆勢變異爲主;改换構件類異體字共有74個子類,在異體字中佔比爲10.2%,分爲改换聲符、改换義符、改换全部構件3種類型,分别佔改换構件類異體字的20.2%、70.3%、9.5%,以義符的改换爲主;上溯至古文字時期的異體字保留了古文字中的部分特征,共有52個子類,佔異體字的比例爲7.2%,包括了源於甲骨文、源於金文以及保留篆意3種類型的異體字,分别佔上溯至古文字時期的異體字比重的23%、17.3%和59.7%,此類異體字字形以保留篆意爲主,其次是源於甲骨文異體字,最後是源於金文異體字。
第三章《走馬樓三國吴簡·竹簡》異體字構件研究介紹構件的定義和拆分原理,考察構件的作用。以“手(扌)”“彳”“攴(攵)”“口”“邑(阝)”“竹(?)”“衣(衤)”“禾”“广”“”10個吴簡典型高頻混同構件爲例,從同化和異化的角度分析其構件混同現象,進一步探索竹簡中的構件混同規律,包括構件的記號化和構件的類推性兩個方面,説明異體字系統的規律性和有序性。
第四章《走馬樓三國吴簡·竹簡》異體字特點、原因及研究價值在對竹簡中的異體字類析的基礎之上進一步考察吴簡中異體字的特點,主要有隨意性、時代性、簡易性、區别性;異體字産生的成因可分爲内部和外部兩個方面,内部原因是漢字自身的發展規律,如漢字的簡化趨勢;外部原因包括社會的因素和書者的個人選擇因素。社會原因主要是三國時期私學盛行,漢字的使用範圍擴大,但是底層人民的文化水平有限,易書寫異體字;書寫材料影響字形的排列和書寫造成異體字,不同地區的文化差異導致産生異體字。書者的個人選擇原因導致字形書寫時存在較大的隨意性,同一字可能産生多種書寫形式,演變爲異體字。《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竹簡》異體字研究的價值主要體現在文字釋讀、辭書編纂和對漢字的演變和簡化三個方面。研究異體字能爲出土文獻研究中進行文字釋讀提供依據,爲辭書編纂補充例證和提供新材料,爲漢字的字形研究提供新資料,爲漢字簡化提供參考字樣。
附録爲《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竹簡異體字形表》,依據《説文》順序將異體字按部編排,全面羅列了《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竹簡》中的異體字字樣。